MIT TR35青年科学家汇聚云栖大会顾嘉唯畅谈AI落地

MIT TR35青年科学家汇聚云栖大会顾嘉唯畅谈AI落地

2017.10.16

2017.10.16

10月11日,在2017杭州·云栖大会拉开帷幕,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成立承载“NASA计划”的实体组织——“达摩院”,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未来3年内,阿里巴巴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将超过1000亿人民币,超过IBM、BELL、微软、谷歌等公司的研究院。马云对“达摩院”的定位只有一个——解决问题。对于大企业而言,它能解决多大的社会问题是核心关键,马云对此的解释意味深长:“Research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with profit and fun!”马云将“达摩院”视为阿里巴巴将留给世界最好的礼物之一。

他说:有一天即使阿里巴巴不在了,希望“达摩院”还能继续存在。

云栖大会汇聚了DT时代的最强大脑,将描绘云计算发展趋势和蓝图,展现云计算、大数据、机器智能、智联网、人机自然交互等蓬勃发展的技术生态全景。大会吸引了来自五大洲6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万名嘉宾参会,在线观看大会直播的人数超过千万人。马云认为,要创造未来,要解决未来世界经济、社会的问题,阿里巴巴已经到了必须探索人类科技前沿的阶段。

今年突出强调“以科技,创新世界”的云栖大会主会场举行的一场名为《时代之下,中国青年π》对话尤其引人关注。这次对话之所以在大会众多议程中备受瞩目,是因为此次对话论坛一次性聚集了三位中国科技前沿的青年代表,少年成名的科学家,其中有两人均为MIT TR35的中国籍获得者,他们分别是物灵科技CEO——顾嘉唯(2016获奖);阿里云首席安全科学家吴翰清(2017获奖),以及代表2015年获奖的哥哥陈云霁来参会的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

*MIT TR35是麻省理工大学科技评论杂志专门针对35岁以下的正在改变世界的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发明家的奖项。每年会颁发给全球范围内35位最为优秀的年轻才俊。从1999年这个奖项设立以来,18年来总共有17位国人获此殊荣。

以下为这次论坛物灵科技CEO——顾嘉唯精彩发言节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时代中国AI领域最强大脑,如何思考AI未来

顾嘉唯:

大家好,我叫顾嘉唯,现在做的一家公司叫物灵科技(ling.ai),在此之前一直在微软研究院和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从事人机交互研究和人工智能的产品化工作。昨天很高兴看到阿里宣布成立“达摩院”,研究方向也定在了机器智能、智联网和人机自然交互,很欣喜地看到我过去几年的研究方向在最近正在越来越受到科技圈的高度关注。

现在我们的物灵科技想把AI带入家庭,做的是消费升级,家里面智能硬件的品类。过去几年有一些智能硬件公司都做不下去了,在我看来当时的智能硬件是联网硬件,不是真正的智能硬件,是属于万物互联时代,积累了几年数据之后,现在的计算能力和AI技术在语音语义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上的突破,逐渐把我们带入万物智能时代。像刚才阿里发布的AliGenie 语音开放平台一样,现在包括BAT巨头在内,有很多的在做语音技术平台的公司,这种技术红利能够助力新的创新创业公司的机会,新的一波能够做升级消费产品的机会。

10月12日云溪大会主会场现场

主持人:

在人工智能时代语言还是我们现在自然的语言,并且会越来越自然。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天的人工智能就尤如昨天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当一个新的事物到来时,总会有人怀疑、观望,有人积极拥抱,想请问您的是,人工智能对于创新创业者,到底意味着什么?

顾嘉唯:

说到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对比美国和中国在信息科技领域的发展,过去几年,我们中国很多创业者是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做模式创新,这个前提是很多基础建设好了,你做整合就行了。到智能时代,即便是在美国很多部件型技术也还没有成熟,一些限定技术边界的单项领域,CV和NLP领域有突破,但是通用智能没有到来,所以商业化过程不是人们以为的那样智能什么都可以解决。

那么在找应用机会的时候,我们把AI分成两大块:我把它定义为新AI时代的前十年和后十年,前十年我们要做的是行业+AI,今天有各行各业几乎都可以被人工智能这个新生产力工具升级提升效率。以前的互联网解决ABC点的连接问题,但是在很多行业领域供需不平衡,就没有办法用“互联网+”的办法去简单地连接解决问题,智能时代可以解决供需关系的再分配,帮助提升供给端效率,这是很大的革命创新,帮助行业的提升,解决制造业的问题,金融的问题,安防的问题,医疗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的物灵科技参与创办的万象AI研究院正在做的事情。

而在新AI时代的后十年我们要做的是消费者+AI,也是物灵科技今天扎进去做的事情,我们旨在希望创建一个“万物有灵”的人机共生的世界。这个时代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部件型技术去日益完善。我们也看到机会,人工智能是可以革新人机交互的新始点。美国人看到类似Amazon Echo、Google Home等智能音箱类产品迅速成为一个新的消费级产品爆款的类型,这样的机器智能带给人们交互方式的革新,交互方式本身催生了新的机会。

在过去的每个十年,人机交互的创新都会催生巨大的公司,比如intel、Microsoft、Apple等。当年马车被汽车取代的时候,人们是措手不及的,今天有人把人工智能比作电力、蒸汽、轮子,那么我们这些发明者就有机会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像当年汽车、飞机、手机这些伟大发明一样,创造出下一个十年的基于AI的消费者产品进入家庭改造生活方式,比如无人车、家用机器人、个人智能助理等等。

主持人:

请嘉唯来给我们讲讲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寄语。

顾嘉唯:

先说一下观点,我们需要真正在这个时代找到商业模式。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原来在2011年前后在微软做了一些基于人机交互的各种prototype原型demo,发表的专利和论文很多,后来到百度去用AI技术尝试做可落地的产品,2013年开始我们就用深度学习改进搜索准确率,做图像搜索、语音搜索等用户产品,我们是最早用人脸检测捕捉人的脸部72个特征点,实现在手机上的实时特效增强现实换脸,15年发布的产品脸优app的时候很多人用,收集了不少数据,后来一堆公司陆续都做类似的技术和产品,用在直播等应用,当时我们还做了一些软硬件结合的产品,有基于语音和图像智能的BaiduEye可穿戴设备,智能自行车,无人车等原型。

现在创办物灵科技,我就不只是在做原型创新,更多地是要真正找到人工智能的商业落地场景,举一个例子,Luka绘本机器人,就是基于儿童教育场景中绘本,为2到6岁孩子高频需求场景打造的。像AlphaGO学了所有棋盘一样,我们学习了市面上所有绘本的知识图谱,图像识别直接讲解绘本内容故事,跟孩子进行语音互动,是一款有灵性的AI消费品。我们希望用AI技术和灵性设计的结合创造产品成为孩子的玩伴,把小孩从屏幕拽回到真实的阅读习惯

如今到了非常好的时代,今天的人工智能,会催生出BAT这样新巨头的机会,但是关键是要看在今天的智能时代技术突破的过程中,谁在创造类似于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这样的兼具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好产品?在大家还看不到、看不懂的时候,谁能最先产品化、商业化,找到商业翘动点则是最关键的时候。

主持人:

少年志则中国志,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人工智能时代有非常多的未知,但是它在台上台下各位的手中。感谢嘉唯今天精彩的分享,谢谢。

附云溪大会2017主论坛嘉宾名单: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王坚,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

胡晓明,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阿里云总裁

张建锋,阿里巴巴集团CTO

Gerry Pennell,国际奥委会首席信息技术官

程立,蚂蚁金服CTO

姚期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图灵奖得主,ACM fellow

潘建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

汤晓鸥,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研院副院长

周以真,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李津,阿里云副总裁

闵万里,阿里云大数据事业部总经理,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

周靖人,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搜索&计算平台事业部负责人

库伟,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IoT事业部总经理

吴翰清,阿里云首席安全科学家

顾嘉唯,物灵科技CEO,联合创始人

陈金培,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CEO

潘一方,云栖设计有限公司CEO

浅 雪,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经理

肖力,阿里云安全资深总监

2017.10.16

2017.10.16